前言
“无差别”,出自《华严经》:“如心佛亦尔,如佛众生然,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佛与众生虽有迷悟、苦乐的不同,但心体全是相同,“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心和佛与一切众生的体性平等,毫无差别。但,佛为什么是佛?暂且留个思考。
学生白冰、邬保康这次展览并不是要把美术作品文本化、高深化,而是想传达出一个理念:所有艺术作品归根结底是物质材料的聚合,但成型后的个体有爱恶之别,在一定的标准下甚至有高低之差。
引申之,此次展览的二位青年艺术家,同住一寝室,同一导师,表面上思想观念和创作实践的态度都很接近,但不管是细究作品的风格还是对艺术语言的运用,白冰、邬保康都大不相同。
一位来自山东,一位来自湖北,从来上海第一天到如今,最大的变化或许不在于技法的日渐纯熟,而在于眼界的开阔,能更加以包容的态度看待如今的艺术世界,并能够选择性地参与其中。
作为导师,我经常与同学们讲一个常识:没有人生下来就是什么既定的样子,而是经过不断地学习、成长、蜕变才有了今天的外表与内象。艺术也一样,青年艺术家不是天生就拥有一套现成的艺术逻辑或艺术语言,都是要经过研习前人经典,进行横纵向比对的学习积累过程。有句俗话用在这里很合适——即要吃得杂,且不要过早定型。如果你身上有一个大师的影子,那就和别人无分别;如果有三个大师的影子,那还算讨巧;如果有无数的大师的影子,可能也就说不清哪门哪派了,反倒是自成一家了。
二位学生本次展览是研究生阶段学习的一个总结,既是结束又是开始。回到开始提到的问题:佛为什么是佛?对应到艺术上,大师为什么是大师,画匠为什么是画匠?这个问题世人自有评说,而我更希望二位学生能通过各自的艺术创作,一步步去实践,去思考,去体悟,获得并不是狭义上的蜕变,以及无差别地精进。
祝二位学生挥笔更进一步!
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王远教授工作室
2017年12月
白冰个人照
白冰
1989年生于山东泰安
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学专业
硕士就读于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2013 韩国昌源大学交流展(昌源大学美术馆)
2015 第五届世界华人美术教育大会海报大赛获奖
2015 获得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实践资助项目
2015 首届上海音乐谷半岛湾创客集市
2016 上海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项目汇报展(华东师范大学美术馆)
2016 暗涌青年艺术家联展(华东师范大学美术馆)
2017 “屿画”崇明岛写生展(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
2017 策划“画题×话面”青年艺术家联展及论坛(兴园创艺园“雲艺术”空间)
2017 青艺视界“移动”上海青年艺术邀请展(上海世贸商城展馆)
2017 写生中国—2017中国油画写生作品展(四川成都)
2017 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首届学生作品展优秀奖(华东师范大学美术馆)
2017 融—2018视觉艺术邀请展(上海虹桥当代艺术馆)
自述:
这次个展的作品为研究生期间所完成的作品,大体可以看出我的绘画路径,最近画了一些石膏的作品,石膏像作为美术教学的工具被大量复制,然而这些失去了灵韵的石膏与古希腊雕像谬以千里,这中错乱的隔空感与写生形象时的鲜活感掺杂在了一起。在两个形象之间,总会有一个故事画进来或者试图滑进来,在画面中我的目的是表现决裂、打破叙述、阻碍图解性的出现,从而解放形象坚持绘画事实。
![]() |
红圆 100 X 100cm 2016 |
![]() |
蓝角 110 X 120cm 2016 |
![]() |
谬想 100 X 120cm 2017 |
邬保康个人照
邬保康
1992年生于湖北崇阳
学士毕业于西北大学艺术学院
硕士就读于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参展经历
2013 798艺术区红三房画廊北京
2015 首届音乐谷半岛湾创客街集市上海
2015 华人美术教育海报设计大赛
2016 参与文章发表解放日报
2016 ecnu校园鸟类摄影绘画比赛三等奖
2016 车墩展览
2017 艺术共振——华东师大美院首届学生作品展优秀奖上海
2017 论文发表美术报
2017 “江山如画”第五届中国油画写生作品展
2017 暗涌美术作品展上海
自述:
第一次做双个展,把自己近三年的画作展示给大家,心里很是忐忑,我值得让别人驻足走进展厅吗?
我的油画很厚,再加上粗鲁、野蛮的笔触,看起来像一堆烂泥……
我的用色很脏,脏到没有一丝美感……
我画风景,模糊难辨;画人物,丑陋不堪;画建筑,东倒西歪…
以上种种…
显然,
我是有意而为!
![]() |
表面之上 80 X 100CM,2016 |
![]() |
人行道 80 X 100cm,2017 |
![]() |
肖像系列 60 X 80cm,20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