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1991年间的作品,是在我年轻时的创作。这是我漫长创作过程中短暂的三年,但它在我的生命里留下了深刻的痕迹。它是我的早年,我的内心,我的青春的体验,我的情感,我的爱与恨和我早年的压抑、忧郁与兴奋。这些种种都流露在我的作品之中。我的作品处于超写实和超现实主义之间,高度客观与梦幻之间,这就是我的特殊气质。
1960年代,我经历了三年的自然灾害、文革。我们的美术启蒙虽是从传统开始的,但我读大学时正值八五、八六学术最开放的年代,所以我受到了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例如从梵高、毕加索、达利、怀斯的作品中学习,我当时最爱的便是美国画家怀斯清淡的丹培拉(Tempera)画法。那种充满乡愁、怀旧、怀旧的情调深刻地影响了我,让我的心与之共鸣。
我生长在上海的郊区(我的网名沪郊情结)。我家门口有古色古香的老街,街前有一条小河,河的对岸是一片广阔的田野,再远处是大片的森林,黄昏时分鸦雀成群,与法国19世纪的巴比松画派米勒笔下的田园风光十分相像。
在我读书时,我们华东师范大学的心理学十分突出,我所欣赏的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中的哲学观,在达利的画中也有体现。这是一种潜意识,将我们生活中所不能满足的欲望在生活中象征性地再现。所以在我的作品中,我用超现实的手法表面写实,其内里更有丰富内涵。
《鱼》1989至1990年
《鱼》(画于1989)这一作品,我从构思到取材,再到刻画,断断续续,花了整整一年。其中桌子上的隆起是我的一个暗示——对客观的一个错位。
《惑》1990至1991年
《惑》这件作品,我花了三个月的时间去创作,对象是我一位校友。这件作品也蕴藏许多的寓意,画中断裂的线团与手上的线发生断裂,女孩的表情中忧郁带点迷茫,那是她对爱情、生活、未来充满迷茫的写照,故名惑。
包括一系列的静物都有一系列梦幻的暗示。
《静物》 1991年
《静物》 1990年
《静物》 1991年
《静物》 1991年
《静物》 1991年
《静物》 1991年
《静物》 1991年
《静物》 1991年
《静物》 1991年
《静物》 1991年
《静物》 1991年
《静物》 1991年
《迷墙》这一作品取材自江南水乡周庄的一面老墙,细看右上角“喜”字和窗内悬挂的一条内裤以及昏暗的灯光都包含着隐秘的信息。
《迷墙》 1991年
《同里》 1988年
《周庄》 1987年
我于1991年结束了这个系列的创作转入了“对影”系列的创作,开启了我创作之路新的篇章。
梁卫洲
2018.3.22
梁卫洲
主要个展
2012-2013
《后江南》, M97画廊,中国, 上海
2008
《景物志》, Zeit Foto, 东京, 日本
2006
《景物志》, 梁卫洲摄影展, 上海美术馆, 中国, 上海
1996
《梁卫洲艺术展》, 上海美术馆, 中国, 上海
主要联展
2015
china8 “进程中的作品”德国埃森
城市目光 2015 上海当代艺术大展
2014
艺术巴黎2014 巴黎,法国
“如何回归”,中国当代摄影艺术家群站,Dennos博物馆,密西根,美国
2013
时代肖像-当代艺术三十年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2008
《中国当代艺术展》, 轻井泽美术馆, 长野,日本
《99-China-46》, 中国当代艺术展, 上海
1996
《“中国”中国现代艺术巡回展》波恩现代艺术博物馆/德国波恩, 艺术家之家奥地利维也那, 新加坡艺术馆/新加坡Charlottenburg展览馆/丹麦哥本哈根, Zacheta现代艺术馆/波兰华沙, 柏林美术馆/德国柏林
1995
《变化 - 中国现代艺术邀请展》, 哥德堡艺术博物馆, 瑞典
如有更多兴趣,请点击浏览
致我们可爱的老师和同学(梁卫洲师生篇)
http://www.art.ecnu.edu.cn/54/e5/c8698a152805/page.htm
信息来源:梁卫洲
编辑:李悦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