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资讯
学生评价梁卫洲老师作品
发布时间:2018-03-23        浏览次数:1326

梁卫洲

网名 沪郊情结

上海人

阿拉屋里厢(梁卫洲的家)

梁卫洲摄于2018年3月16日


天秤座 

O型血偏B 

职业 教师

油画课上的梁卫洲师生

李悦雯摄于2017年12月


素描课上的梁卫洲师生

李悦雯摄于2018年3月


业余 画家(自称)


摄影 票友(自称)

被遗忘的宽幅-圣地色达

梁卫洲摄于2017年5月



被遗忘的宽幅2 -圣地.甘孜州、亚青觉姆岛

梁卫洲摄于2017年5月


梁卫洲,他的早期写实油画 1988-1991

请点击浏览(多图)

http://www.art.ecnu.edu.cn/55/19/c8698a152857/page.htm



梁卫洲的学生们如是说

《同里》 梁卫洲绘于1988年


 古旧的墙和瓦,斑斑驳驳地披着岁月的痕迹,阳光柔柔地照着,不咸不淡,不过分清冷也不过分热情。整个画面给人一种轻松真实的感觉,仿佛这一个画面,正是你走在那街、那巷里不经意间一瞥的风光无两。

                                          ——段宣宇(2017届本科一年级学生)

实中的前实后虚,视觉聚焦屋檐瓦片。布局黄金分割。光影通透。色调宁静。落叶打破静寂。小调怡人。把生活中的体验变为艺术表现出来。                                    

 ——沈家儒(2017届本科一年级学生)

  

画面沉稳的色彩带有一种宁静深邃之感。定格在落叶飘零的瞬间,落叶之动衬出了老屋之静。令人产生了“一叶落而知同里之秋,知同里之秋而知江南之秋”的感叹。  

                      ——周延(2017届本科一年级学生)


《鱼》梁卫洲绘于1989至1990年


梁老师1991年的景物系列,乍看会感到有些压抑,可仔细一看就能发现其中细腻又美好之处,给人以一种宁静感。久观其作,仿佛能感到自己置身于世外,心中也更无杂念。                 

 ——俞搴葳(2017级本科一年级学生)


《惑》梁卫洲摄于1990至1991年


 梁老师在1990到1991年创造的《惑》感觉十分另人震撼,整个画面有虚有实,背景用高雅且神秘的紫色.女主是一个年轻的女子,短头发,眼神里带有梦幻飘渺的感觉,扰乱着观画者的心,贴近画名《惑》。充分表现作者希望表达的心境!

                                         ——钟鑫(2017届本科一年级学生)

 梁老师用诚实朴素的写实手法,描绘日场中常见的生活静物,给平凡物件赋予了或是淡薄或是寂寥的情绪,或许折影出彼时一如作品样年轻的老梁老师的生活情趣和生活哲学。                  

——翁于非(2017届本科一年级学生)


《静物》  梁卫洲绘于1991年

梁老师在这幅写生中以三只形状截然不同的瓜为主体,颜色用得非常雅致:光影分明,亮部的颜色很灰,而暗部的颜色较为饱和、亮丽,贴近瓜本身的固有色。再加上瓜表面和白布的反光,使整体更为透亮。整幅画面在静谧中包含着流逝的时光,从颜色和瓜皮上的纹理和褶皱中可以看出淡淡的情感。                        

 ——李晶瑾(2017届本科一年级学生

 

《迷墙》  梁卫洲绘于1991年 


《迷墙》这幅作品乍看为寻常江南风景,实则暗含诸多机巧:在中正稳重的对称构图下,斑驳的墙面上繁复地穿插着各种矩形结构,与门上的圆形,窗子里的内裤,以及阴暗中招摇的树共同营造了一个诡异又静谧的氛围。迷墙,名副其实。  

                                        ——吕晓航(2017级本科生一年级学生)

梁老师用细腻而精炼的写实手法描绘着周庄的一草一木,一花一草,他通过自然的表面深入其中,并在作品中融入个人的主观理想和愿望,将客观现实与主观感受融合在一起。表现周庄江南水乡的生活,并取材自身边的景致。其作品色彩柔和、偏黄紫色调、笔触细腻、刻画精细入微而又带有感伤、凄凉和悲冷的情调。              

——谢心怡(2017级本科生一年级学生)

梁老师画于1991年的《迷墙》受怀斯的影响,运用了丹培拉画法,简单的青砖粉墙黛瓦,给人以水彩、水墨的感觉,形成质朴、淡雅的风格。墙角的小狗使画面更富生机。建筑造型轻巧简洁,虚实有致,色彩淡雅,空间轮廓柔和而富有美感,让人感受到梁老师对江南水乡的偏爱和浓浓的乡愁。                            

——李沐紫(2017级本科生一年级学生)



静谧的冷绿色调,将枯萎的芭蕉叶和枯黄的香蕉刻画非常细腻,物体与物体之间的虚实变化处理的非常到位,这幅画中可以看出梁老师把生活中的体会表达在画面之中,体现了对生活的随然与平和,在这种意境中找到那喧嚣之外的内心的一丝宁静。

                                        ——沈双双(2017级本科生一年级学生)


梁老师1991年静物系列,最吸引我的是它的色彩构成,它的色彩十分的高雅、丰富而不腻。构图上,三个大瓜占据了主要画面、捆绑为一体,左边又以色彩明丽的小水果加以点缀,相得益彰。笔触细腻而精炼,构图饱满而充实,色调明丽而稳重。整幅画面以高超的写实技巧,从各种细节中展现出了淡淡的生活气息,同时又蕴含着一股神秘气息。

                                        ——柯一诺(2017级本科生一年级学生)


这是梁老师1991年静物系列中的一幅作品。冷色调寂静,光影冷清,平静感从画面透出。枯叶枝条打破静物僵局,细致刻画深入人心。冷光感受,似月光令人心静。物物相连,藕断丝连。似疏似密。结构严谨,形式感十足。  

                                        ——李金琦(2017级本科生一年级学生)


梁老师在这幅作品中采用三角形构图,显得十分稳固,贝类的纹理和质感与香蕉柔软的果肉和略显斑驳的果皮交相辉映,相互印衬,静物之间的形体也暗示了一种特殊的情绪,体现出了梁老师高超的写实功底,整个画面的色调很淡雅,光影感觉很强烈,体现了梁老师一种含苞待放,含蓄却又复杂的情感。

                                        ——蒋俊宇(2017级本科生一年级学生)


将生活中普通的事物,用独特的色调、精彩的写实手法变现出来,体现了梁老师对生活的感悟之深,对生活观察的仔细。朴素的颜色中透着淡淡的忧伤气息,处理细腻的光影效果又使画面获得了生机并且整个画面的构图也非常稳重成熟,让人看了感到安稳。

                                        ——沈志远(2017级本科生一年级学生)


2017级本科一年级学生实验性素描创作课堂掠影

(李悦雯摄于2018年3月8日,感谢宋晓峰老师、梁卫洲老师、黄翎老师开放课堂!)

http://www.art.ecnu.edu.cn/4e/91/c8767a151185/page.htm

http://www.art.ecnu.edu.cn/4e/94/c8767a151188/page.htm

http://www.art.ecnu.edu.cn/4e/8d/c8767a151181/page.htm



致青春!

 老师们,你们辛苦了! 

同学们,我们要加油!

爱你们!

——学姐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似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毛泽东



信息来源:宋晓峰、梁卫洲、黄翎、陈东杰、2017级本科生

组稿、编辑、摄影、排版:李悦雯





友情链接: 华东师范大学官网 信息办 图书馆 研究生院 学工部

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