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图/me to:朝我走来的一切
展览的标题,其实是个语言游戏。它源自网络英语,“me to”,意为“朝我走来”,但在正规的语法里它是不成立的。而将它音译为“谜图”,则是出于对个体意义上的女性语境及视界的认识与猜测,并试图消解人们使用“女艺术家”称谓的惯性,因为区分艺术家类型的所有词语中,性别前缀是最无效且毫无意义的。
语言游戏既是谎言的属性,也是艺术的特质。在一个谎言肆意横行的时代里,艺术家的责任就是祛除形形色色的标签,基于强烈的个体视角和属于自己的语言方式去触及乃至创造真相。但命名的企图总是异常诱人的,简单粗暴的命名所导致的流行语境,常常使得人们对真正的现实视而不见,却更愿意委身于群体语境下谎言模式的怀抱。
艺术是反命名的,更是为了触及或映射那些无法言说的事物而存在的。艺术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不断脱离人们习以为常的知识化范畴、摆脱群体谎言模式的引诱,去发现种种未知的领域,并创造陌异的视界。这是个无可回避的艰难进程,无论是什么样的艺术家,都得在类似的艰难处境中努力寻求自我的突破。
将12位女性艺术家聚集在一起构建这样一个展览,同时又刻意地不再强调性别的特征,并不是为了回应男权社会里两性差异与矛盾的复杂现实,而是为了强调艺术家作为个体的存在的重要性才是最本质的属性。事实上,无论是男性艺术家还是女性艺术家,都理应是个体主义者,而不是群体主义者。尤其是在当下这个群体主义盛行、简单多数就意味着价值成立的世界上,不断追求并构建独立的个体化视角与语境才是艺术家的使命。而且,艺术家个体与世界的复杂而又微妙的关系,其实远比性别差异所导致的各种现象要深刻复杂得多。
将这些风格迥异的艺术家的作品置于春美术馆的空间里,不是为了营造某种群体效应,而是为了突显个体的差异。这种差异呈现在这个现场里的效果,我们希望是突兀而又不和谐的。无论它们各自占据了多大的空间,都不会有彼此呼应的关系,相反,它们展现的恰恰会是彼此疏离的状态。不管艺术家们赋予其作品多大强度的能量,都会形成各自辐射的场域,就像无形的气泡,它们会以某种孤立而又封闭的状态展现其通往另一视界的开放性。
它们意味着强度不同的光亮或声音,如果用来对应外面世界的喧嚣与躁动,则无论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都将会从不同的角度显现出某种沉默的特性——因为它们都以各自的方式背离了群体主义的流行语境。作为它们的创造者,她们在面向各自的世界时是全然敞开的。或许她们赋予作品视界的光亮与声音还不够强烈,但已足够引发凝视与倾听了。 它们能让那些敏感的观者或多或少地意识到,对于她们每个人来说,自我与世界始终是双重存在的真正 “谜图” ,而所谓的自我世界的图景,则正是朝“我”走来的一切。
赵松
2018年3月1日上海
我院参展艺术家作品介绍
陆煜玮《不确定关系》之一、之二 40x40cmx2 综合材料 2017
吴晓宁《完成的分离》尺寸可变 霓虹灯装置 2017
王伊楚《双山之二》 34.6x34.9cm 纸本设色 2016
欢迎浏览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师个人网页(内含教师个人艺术简历及其作品介绍)
陆煜玮
http://wzq.ecnu.edu.cn/_s254/84/97/c8722a99479/page.psp
吴晓宁
http://wzq.ecnu.edu.cn/_s254/84/2c/c8722a99372/page.psp
王伊楚
http://wzq.ecnu.edu.cn/_s254/82/14/c8722a98836/page.psp
信息来源:吴晓宁
编辑:李悦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