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在这一中华儿女共同欢庆祝愿祖国的伟大时刻,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联合国际汉语文化学院于2019年9月26日下午13:00在国际汉语文化学院教学楼405室举行上海文化之上海灯彩体验活动,本次活动由华东师范大学文化建设项目资助。
灯彩历史悠久,起源于汉代,是中国民间盛行的元宵游艺活动。有诗云: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可见看灯彩时的万家轰动的场面。2008年上海灯彩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上海近代灯彩继承了古代灯彩的优秀技艺,不仅灯彩的材质在不断更新,有麻、纱、丝绸、玻璃等,而且品种更为丰富,有撑棚灯、走马灯、宫灯、立体动物灯四大类。
为了让广大青年学子和海外留学生更加近距离和直观地感受上海灯彩这一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主办方特意邀请了江南灯王“何克明的长孙、“何氏灯彩”的第三代传人,国家级非遗项目上海灯彩代表性传承人——何伟福先生来带领师大学子走进上海灯彩!
何伟福先生的作品在西湖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等大型展会上多次获奖,曾多次应邀前往美国夏威夷以及新加坡等地展示“何氏灯彩”。在创作之余,何伟福的另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到学校、社区上课,让更多的人了解、喜爱这门艺术。
何老师首先为同学们介绍了上海灯彩的发展历史,每段文化都带有启迪人生的智慧。何老师除了介绍灯彩之外,也积极向同学们讲述灯彩为他带来的精彩人生故事,台下的同学们都听得津津有味。
为了庆祝建国70周年,何老师特别选择指导大家在这次活动中制作五角星灯彩。课堂上,何老师认真地为大家讲解了五角星灯的步骤与做法:
第一步:将四根同样长短的80cm铁丝外层用胶水裹上一层薄纸,取出其中两根取中点用尖嘴钳夹断,将分成两段的铁丝再继续取中点折弯。
第二步:用细铁丝打结将之前围好的形状固定结实,再取四分之一铁丝剪成两半与原来的形状一起组合成五角星形状。
第三步:用同样方法做两个相同的五角星,再做五个短铁丝完成钩状,与五角星的缺隙连接在一起。
第四步:用红纸在双面进行裱糊并沿着做好的五角星剪出形状。
大家跟着何老师一个步骤一个步骤有条不紊地制作,没过多久,大家手上都出现了一个标准的五角星造型的灯彩骨架。
一节课下来,大家都欣喜地拿着自己的作品拍照留念,来自国际汉语文化学院的意大利留学生Alessia Xu和Bearice Scali说,灯彩制作过程太有趣了,虽然自己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但没想到自己居然能够亲手做出成品来。因为非常喜欢中国文化,他们来到中国留学,希望还能有机会参与类似的活动。
来自美术学院的同学范瑾说她感觉这次活动非常有意思,她平时就比较喜欢手工艺制作,所以这次做的比较认真也比较快。看在场留学生的参与度和迎合程度,大家应该也是乐在其中,她认为这种参与式的文化传播方式比说教式的传播更让人印象深刻。
还有来自沙特阿拉伯、俄罗斯、韩国、巴西、越南、塔吉克斯坦、伊拉克等国的留学生们说他们说之前不太了解灯彩文化,但是在中国70周年国庆的时候,能通过制作传统灯彩这一喜庆的物件的活动,既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更是他们祝福中国的一种表达。中国传统文化中还有许多值得慢慢学习和挖掘的地方,他们决定以后也会一直关注灯彩文化和其他中国传统艺术形式。
活动最后,大家一起拿着自己制作的五角星灯彩作品留念,共同祝愿中国华诞70周年!
供稿:美术学院 曲玉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