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我院兼职教授阿隆南于12月2日做讲座“西印度佛教石窟寺支提窟的演进”并与师生座谈
发布时间:2017-11-28        浏览次数:188


讲座回顾

    

 

2017122日下午14:00,由印度尼赫鲁大学艺术与美术学院院长阿隆南教授(Prof Y.S.Alone)主讲的“西印度佛教石窟寺支提窟的演进”主题讲座,在华东师范大学中北校区图书馆二楼报告厅顺利举行。出席此次讲座的有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研究所所长阮荣春教授,副所长朱浒副教授,美术学院的博士生、硕士生,以及校外热心观众共一百多人。阿隆南教授应朱浒老师的邀请,专程从杭州赶到上海,并由美术学院外事处秘书李悦雯老师负责接洽。

   讲座由朱浒老师主持,他首先向大家介绍了阿隆南教授的学术背景和成果,并点明了本次讲座的缘起:“佛教美术是我院学术研究的高地之一,近十年来,以阮荣春教授为首席专家的团队,曾多次赴印度进行考察,取得了丰硕成果。中印同为文明古国,在习主席‘一带一路’方针的号召下,我们希望这次讲座能够为中印两国文化交流做出贡献。”随后,阮荣春教授为阿隆南先生颁发了聘书,宣布聘请其为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为期三年。

   阮荣春教授为阿隆南教授颁发聘书


 

讲座开始,阿隆南教授简介佛教的起源和在西印度的传播。佛教的传承源远流长,但印度西部从公元前二世纪起,才开始开凿石窟,一直持续到公元7世纪。目前大部分石窟遗址位于马哈拉施特拉邦,阿隆南教授用地图向大家展示了早期代表石窟的具体位置,并简述这些洞窟的重要特点,以及支提窟与毗诃罗窟的区别。支提窟又称塔庙窟。从平面上看,支提窟一般前端有一矩形大厅,以半圆形为结束。半圆中间有一个窣堵坡(Stupa),即佛塔。大厅左右两侧各有一列柱子,纵向向洞内延伸排列,并绕过窣堵坡,形成一个长拱形回廊。柱子和石壁上多有壁画和雕刻作为装饰。石窟外部一般有拱形门,设计较为多样化。


支提窟内部

支提窟外部


阿隆南教授以丰富的图片资料,为大家分别介绍了若干座石窟寺的早期洞穴的情况,尤其是展示了不同支提窟的规划图纸、廊柱、佛塔的形态,内部腔室中的装饰壁画、雕塑等细节,以及石窟外观设计。比较有代表性的有阿旃陀石(Ajanta)、珀贾石窟(Bhaja)、纳西克石窟(Nasik)等。随后,阿隆南教授有又分别介绍了这些石窟在后期的一些发展变化。

讲座最后,我院师生及校外学者向阿隆南教授进行了提问,阿隆南教授一一进行了耐心解答。其中关于“印度最早的佛像产生的地区”、“克孜尔石窟中心柱窟与西印度石窟寺支提窟的关系”等问题,引发了现场学者的热议。

讲座结束后,我院佛教美术方向的老师与硕博士学生与阿隆南教授进行了座谈,阮荣春教授表示希望华东师范大学与尼赫鲁大学能在佛教美术研究方面加强交流,共同进步。




我院佛教美术研究方向的教授、硕博士与阿隆南教授

友情链接: 华东师范大学官网 信息办 图书馆 研究生院 学工部

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