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七一油画与综合绘画工作室师生河南写生记
2017年10月19日-2017年11月2日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油画与综合绘画工作室本科大三全体学生在刘七一教授的带领下从上海虹桥火车站出发,前往河南石板岩以及下峪等地进行风景写生,同时前往了桃花谷、王相岩、洛阳龙门石窟等著名景点,深入当地民俗文化,收集日后创作素材,学习风景写生基础,掌握了丰富的艺术资料,是一次对深厚的文化和壮美的自然多欣赏与学习,收获颇多。
在为期两周的写生之中,为了寻找更美的景色,刘七一教授询问了当地居民,我们在石板岩期间还去了太行屋脊,进一步感受山上居民的生活,景色也更加开阔。与山下的景给人一种全然不同的感受,别有一番“一览众山小”的滋味。在与老师的面对面交流与指导下,同学们在风景写生的技巧与方法上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为期两周的写生对于同学们来说也是一次独特的体验,产生了各有特色的写生体会,如下:
许贤玮:这次我们的写生在河南安阳的石板岩和洛宁县的下裕镇上,途中还去了太行屋脊。第一次去写生,在为期两周的户外高强度写生中,在老师的指导下,我觉得我们的进步都十分明显。对于不同时间的光影颜色变化也逐渐有了自己的处理方法,每个人都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绘画方法。同样,自然风景和人文风光也感染着我们。虽然看似我们只去了两个地方,但我们也已经领略了太行山的壮观雄伟,下裕镇的窑洞,西施湖,农家生活等。综上,此次写生使我受益匪浅,不仅具有课程的教育意义,同时也是我们体验了别样的生活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
肖璐:为期两周时间的写生结束了,在这当中我体会到了与城市生活不一样的乡村生活,品尝了辛苦,感受了自然。当你站在山顶的最高峰,去呼吸自然的空气,站在离阳光最近的距离,感觉从喧闹的城市回归到了内心的平静。每天过着白天画画,晚上评画的日子。这样密集的绘画训练,不仅增长了专业知识,而且让我们更深入的了解了自己的专业。两周的写生活动中,我们行走在不平的山路上,互相关照,互相帮助,相互学习无一不显现在山谷中、悬崖边、瀑布旁。写生结束,回到校园中,更清楚的了解学习的方向,对人和物有了更新的认识。
倪尔旋:写生过程中,印象较深的便是石板岩,我们住在太行山大峡谷内,太行山大峡谷南北长100华里,东西宽8华里,海拔800—1739米。相对高差达1000米以上,境内断崖高起,群峰峥嵘,阳刚劲露,台壁交错,流瀑四挂,峰,峦,台,壁,峡,瀑,嶂,姿态万千,是北方山水风光的典型代表。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资源十分丰富。这样的景色给我们写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收集了很多日后创作的素材。在过程中也对光影变化,冷乱对比有了更深多认识,通过这次写生,对太行山多了一份新的认识,进一步领悟到只有景与生活相结合,所表现的画幅才更有生命力,创作才更有意义。
潘玲:这次写生,感慨颇深,大自然不愧是一曲永无休止的赞歌。太行山的山势让我震撼,在山脚下,感觉自己就是一粒尘埃,气势直击心灵,给我带来一种难以猜测的庄严之美。而洛阳下峪镇低山丘陵的地貌与傍势而建的梯田为这个重岭深处的乡野小镇增添了些许田园浪漫色彩,虽已步入萧瑟的季节,山间的一草一木却依然芊芊,村落的一砖一瓦不仅与绿野交相辉映,散发古朴厚重之美,更毫无保留地融入画作之中。外出写生也的确是一件让人又苦又累的事,十五天时间,短短两站,从太行山到下峪,让我收获匪浅,写生带来的苦恼和快乐以及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的风景都给我留下诸多难忘的记忆。
唐莹:从十月十九号到十一月二号在刘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去了河南进行了为期两周的油画风景写生。先是林州石板岩,太行山两千多米海拔的高山上画山景,不光是欣赏美景,峰峦叠嶂,沉浸美景之时作画更是十分难得的体验。而后在下裕镇写生又是另一番景色。我觉得这两个星期,对于我在风景油画的认识更是十分有益,它让我更加了解风景油画光色捕捉和景色、冷暖、塑造的表现手法,刘老师作为风景油画的大家,在他的指导下,让我对风景画有了更多的认识,通过高强度的不断练习和提高,我更加的熟悉和运用油画工具,我相信,通过这次经历,我会对油画有更好的认识和提高。这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