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我院师生参展“意象江南——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艺术大展”,王远教授任学术主持
发布时间:2019-03-04        浏览次数:136

在溯源江南文化对于城市精神打造的当下,“意象江南——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艺术大展”难能可贵地集合了70位现当代艺术家,包括老一代的颜文樑、吴大羽、任微音、丁天缺、赵无极、吴冠中等创作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的作品,以及张功慤、陈钧德、刘国松、王劼音、周嘉政、查国钧、赵渭凉、卢治平、仇德树、周长江、尹呈忠、许德民、章德明、季平、韦天瑜、陈九、姜建忠、倪志琪、孙良、范钟鸣、肖谷等当代艺术家的力作。虽然出生的年代、背景不同,但艺术家们大多成长或曾经生活工作于江南。尽管他们参展的作品的风格、样式各异,但观众依然能透过“江南意象”的展览题旨,寻觅到艺术家们各自内心对丰厚蕴藉的“江南”诗意的苦苦追寻。

展览现场,美术报记者发现展出的“意象江南”主题作品中,抽象风格的作品比重占了很大部分。这点与展览策展人张立行的策展意图不谋而合。在采访中,他对记者谈到,“本次展览试图从现代艺术的核心命题之一-----‘抽象’切入,展开。但又拘泥于传统的‘抽象’艺术的狭义的边界,而是更想强调‘抽象’所赋予艺术家更高更深的艺术概括力,更简洁更自由的表现手段。不管是抽象还是半抽象,也无论是油画还是水墨,希望观众能够透过品种、样式如此多元丰富的展品。领略‘抽象’所蕴含的本质的自在、象征的精神。所以,也就有了以‘意象’来统括所有展品的想法,试图从一个侧面展现中国现代艺术发展的脉络。”

该展览的学术主持,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的王远教授,近年来为推动“抽象艺术”的发展作了大量工作,对于“抽象艺术的概念”,他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他跟记者谈到,“展览就是想通过70位艺术家的作品来回答‘抽象艺术’的边界正在发生变化。从价值理性而言,借助抽象内涵导向,可以转换其现实的人文关照——或许人们可以通过对‘抽象’艺术的理解,摆脱对具体事物的缠绕,获得抽象精神性的慰藉。从工具理性而言,‘抽象’艺术的作品形态已经无法用传统意义上的简洁、概括、降低复杂度、抽离具体事物等范式来定义‘抽象艺术’的‘边界’。” 

对于观众吐槽的“抽象艺术”太晦涩、不易看懂等问题,王远则表示,“欣赏抽象艺术的确是需要一定门槛的,需要观者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和美学知识,这需要我们美育工作者的努力。此外,抽象艺术家们也要做好解说和推广工作。”

展览现场

展览时间:

2019年2月28日——2019年3月17日

展览地点:

苏州美术馆1、2、3号展厅

参展艺术家名单:

按生年排序:

颜文樑、刘海粟、吴大羽、任微音、丁天缺、吴冠中、赵无极

按年龄排序:

张功慤、陈钧德、刘国松、王劼音、周嘉政、查国钧、赵渭凉、卢治平、仇德树、周长江、尹呈忠、许德民、章德明、季平、韦天瑜、陈九、姜建忠、倪志琪、孙良、范钟鸣、肖谷、汪东东、冯骁鸣、杨建勇、何曦、陈耀明、胡伟达、王建国、伊灵、李超、石墨、单维军、蔡广斌、黄渊青、司马青、沈也、吴晨荣、蔡小松、何伟、王远、薛松、李磊、牛安、蒋铁骊、曲丰国、洪健、周小平、王燮达、靳文艺、鲍莺、燕飞翔、奚耀艺、丁设、邱岸雄、丁蓓莉、顾欣、邱加、施晓颉、吴笠帆、李婷、唐天衣、石至莹、马俊营、崔灏、余志祥。

  

友情链接: 华东师范大学官网 信息办 图书馆 研究生院 学工部

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