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美育特色活动] :2019级研究生举行“美育“班级文化建设活动
发布时间:2020-10-29        浏览次数:145

1021日下午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19级研究生在上海市黄浦区的复星艺术中心开展了美育”班级文化建设活动。来自中国画西方艺术艺术品鉴定与艺术市场美术考古等不同专业30余名同学参与了此次活动




班长周宇首先向大家介绍了上海复星艺术中心的外部建筑的基本情况。“复星艺术中心由世博会英国馆的设计师托马斯·赫斯维克担任设计,这座建筑的精彩之处在于幕帘般的外立面。为了保证其安全性,外围的流苏由一开始的五层变为三层,提高了安全性的同时,建筑外观也更简约美观”,她强调,虽然建筑师是外国人,但这座建筑的灵感却来自于中国传统的戏院舞台,借助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打造出了一个被移动幕帘所包围的建筑。



走进上海的这座地标性建筑后,学生们一起参观了《张鼎:控制俱乐部》的展览。这次的展览极具当代性和综合性,对学生艺术创作理论研究带来了一些思考面对突如其来的全球性疫情当下的艺术世界又该何去何从?在过去的几个月中,很多同学都面临着相同的困惑和迷茫。艺术家张鼎这个展览或许可以反映出一个创作者对于当下环境的一些思索的痕迹,也开拓了学生们的视野和思维。




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学们在观展过程中,遇到有趣的展品相互交流

中国画专业邱佳豪在谈到展陈方式的候提到,这次展览展示的两个作品都与原有的展厅空间产生关系。三楼的作品运用了一些科技手段,频闪的束光灯,让观者一进展厅就会被那些强烈的光束所吸引。光束起先是稳定的,形成了一个类似拳击台的场域,然后慢慢移动形成了一个相互交错的场景。当观者进入展厅一刻,光束关联在一起艺术家张鼎的作品一直注重强调观者与作品的联系,想我接触到的这些光束是艺术家想表达的是我们每个个体都是会受社会、政治、精神、文化等不同层面的影响,我们享受光束照射在身上的感觉但我们也只能接受。这件作品到后面所有光束交叉的时刻,艺术家用屏幕投放的一些文字画面和大悲咒,让人不由联想到当下在疫情的影响下社会、卫生、环境、科技、国际关系等等领域进入一个交杂的,紧急的状况。让我想到没有任何一个空间可以长久的稳定,就像布朗运动一样,一切都在不停的变化中。



 论是《超立方体》还是《内察刻》都是通过音乐灯光、电的不断变化,形成了一件让人震撼的艺术品这是一种跨学科的艺术创作扭曲内部与外部空间的对立关系以及不经意的变化给人强烈的刺激感。不同的人在这样的空间里面可以获得不同的感受,乐观悲观、放肆压抑 西方艺术专业的师彦铂说道。

美术考古薛敏谈到了对于装置艺术的迷惑和思考。装置艺术(Installation Art)在上个世纪70年代的美国开始流行,其概念是强调了 空间技术人们的体验这三个方面。从本专业出发我关注到的是装置艺术的历史性什么样的装置艺术才是好的装置艺术什么是可以在写入历史的装置艺术及装置艺术家?我将带着这些问题开始学习希望在学习中能探索到答案 

在同学们热烈的交流和讨论之中,本次活动圆满结束,留下了同学们对于当代艺术的无尽思考。

据悉,美术学院还将继续开展“美育”班级文化建设活动,创造更好、更多的机会陶冶学生的情操,从而提升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撰稿:薛敏

摄影:郝德深


友情链接: 华东师范大学官网 信息办 图书馆 研究生院 学工部

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