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下午,“美术学院艺术党课”第一讲在闵行校区一教206举行。全体18级、19级研究生和17级本科生参与学习。此会议由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刘麒主持,院长张晓凌为学生上艺术党课。
美术学院院长张晓凌给学生上艺术党课
张晓凌以时间为线索,结合近现代中国文艺事业发展的路线为学生上了一堂意义深刻的艺术党课。课堂伊始,张晓凌强调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对文艺事业的重要性,勉励学生在学习中不能忘“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随后,他结合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和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分享了他对文艺创作的体会,无论是当下还是未来,文艺创作都要体现中国气派,凸显中国风格,要以人民为中心,鼓励学生创作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
张晓凌为学生解读艺术作品
张晓凌认为,中国美术的现代性是内生的,是自古以来就有的,并不是被给予的。“前辈艺术家董其昌、陈洪绶,徐悲鸿分别侧重不同的题材,把笔墨的独立价值从绘画作品中凸现了出来,而艺术形式的独立正是艺术现代性的标志。”张晓凌对艺术现代性这一浅显易懂的描述,对受艺术创作困惑的学生有所启发。他结合具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如古元的版画《延安民众慰劳金盆湾驻军》、董希文的《开国大典》、周思聪的《人民与总理》等经典画作,为学生解析了艺术的现代性在不断的从审美现代性向政治与艺术合一的现代性转变。
艺术党课现场
讲座后,学生积极提问,张晓凌与在座学生面对面讨论艺术对于时代的重要性,以及当代学生应如何守护现当代艺术的发展。通过张晓凌深入浅出的讲述,在场的学生纷纷表示,文化自信是推动文艺事业发展的源泉,文化复兴是民族复兴的核心所在,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应珍惜韶华,饱读诗书,传承经典,为文艺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