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上午,由华东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课程思政研究中心主办,华东师范大学教务处、美术学院、艺术教育研究中心、基础教育与终身教育发展部共同承办的“首届全国美术学科大中小一体化课程思政研讨会暨‘美术学科大中小一体化课程思政大奖赛’颁奖仪式”在华东师范大学普陀校区图书馆报告厅成功举办。
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雷启立,上海市教委体卫艺科处处长陈华,上海市教委德育处副处长杨长亮,华东师范大学教务处副处长谭红岩,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与终身教育发展部副部长周赛君,华东师范大美术学院院长张晓凌,党委书记刘麒,副院长郑文,教授钱初熹,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胡知凡、美术学院常务副院长周朝晖,副院长赵志勇,华东师范大学教务处主管、*、处办公室主任艾东升,来自全国22所高校美术专业负责人与获奖选手以及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项目成员等通过线上与线下的方式出席了本次会议。
嘉宾致辞
会议由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郑文主持,上海市教委体卫艺科处处长陈华、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雷启立先后致辞。
陈华在致辞中首先肯定了举办此次活动的意义,她强调了课程思政的重要性,指出要将立德树人贯穿在大中小幼课程建设的主线中,并通过学生丰富成果的呈现来体现课程思政教学成果。她肯定了我校课程思政所取得的成果,并期待更多专家学者能为学校美育以及美术学科大中小一体化课程思政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上海市教委体卫艺科处处长陈华致辞
雷启立在致辞中介绍了华东师范大学近年来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并指出在美术教育中积极开展课程思政不仅具有特殊的优势也十分必要,希望通过美术学科大中小一体化课程思政研讨会和大奖赛,在全国美术学科中小学范围内发现一批优秀教师与案例,引领带动更多美术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上更好的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相统一,为全国课程思政发展以及大中小一体化建设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华东师范大学校副校长雷启立致辞
主题演讲
在主题演讲环节,杭州师范大学教授杜卫,上海市教委德育处副处长杨长亮,华东师范大学教务处副处长谭红岩,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郑文,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钱初熹,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学美术教师赵心祎先后进行了主题演讲。
杜卫从美育的含义、以及美育与艺术教育之间的关系,阐述了作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艺术教育是实现美育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但也指出了目前艺术教育还存在倾向专业化艺术教育等问题,强调艺术教育需要按照美育的规律去开展,而认清楚美育与艺术教育之间的关系是我们今后开展艺术教育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杭州师范大学教授杜卫作主题演讲
杨长亮根据上海市课程思政建设统筹与实施,从四个阶段介绍了上海探索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历程,从三个维度来讲述了上海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改革举措,分享了上海市开展课程思政育人实践的若干思考,诠释了三圈三全十育人工作体系,并阐述了上海市思政建设今后的发展方向。
上海市教委德育处副处长杨长亮作主题演讲
谭红岩探讨了课程思政的理念与实施路径,认识教师职业的本质和课程的性质,一盘棋部署、一揽子保障、一体化设计,全覆盖融入培养环节。彰显华东师范大学的优势:一是研制标准化“策略集”,二是建设优质化“资源库”,三是扩大跨学段、跨区域共同体。美术学科课程思政需要发挥每位老师的创造力。
华东师范大学教务处副处长谭红岩作主题演讲
郑文主要探讨了大学美术学科课程思政,从混合式教学模式、教授示范法、沉浸式教学方法、展示交流等方面,通过分享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取得的成效,为我们分享了美术学科大中小一体化课程思政的有效实施路径。
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郑文作主题演讲
钱初熹主要向与会嘉宾分享了美术学科大中小一体化课程项目建设的绩效目标达成情况,本项目主要实现了学生美术学科素养与课程思政目标精准对接,融入了课程思政的立体化、多元化美术系教学,推进了基于项目的学习,建设了中小学美术学科课程思政师资队伍,为推广美术学科中小学课程思政的理念与方法提供了有效的实施路径。
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钱初熹作主题演讲
赵心祎向与会嘉宾分享了《“三种文化”版画之旅》项目课程开展的情况。她以版画为切入点,将革命文化中蕴含的精神意义,通过美术的形式进行诠释,同时引导和鼓励学生从革命文化拓展至三种文化,以学生为主体有组织的去探究和挖掘更多的文化,重视感悟和创作。从项目缘起、项目实施框架、实施过程、学生的制作过程及项目的学习活动的展示,在美术学科中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感受文化氛围。
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学美术教师赵心祎
作主题演讲
专家研讨
在与会嘉宾研讨环节,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尹少淳,山东师范大学教授孔新苗,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胡知凡,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常务副院长周朝晖,上海市浦东新区教育学院美术教研员、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瞿剑宛先后进行了发言。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尹少淳发言
山东师范大学教授孔新苗发言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胡知凡发言
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常务副院长周朝晖发言
上海市浦东新区教育学院美术教研员、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瞿剑宛发言
各位专家纷纷向本次研讨会与大奖赛颁奖仪式的举办表示了热烈的祝贺,从不同层面对美术学科大中小一体化课程思政研讨会与大奖赛取得的成果发表了意见。专家们认为此次美术学科课程思政活动是在美术学科的角度对习总书记的做出的回应,程序性、实践性、综合性是这次活动的特点。《美术学科大中小一体化课程思政指南》非常完整,一是非常用心、科学、系统,细致,定位高,育人效果好;二是指标设计非常好。不是简单、平面的理解,而是多维度、立体的指导;三是以评价为把手,统一、分层的设计,培养学生的感受力、理解、艺术美感,检测思政的效果,可作为范例学习参考。本次优秀的课程设计都有一些共同点:一是利用当地文化资源来教学,二是善于利用问题导向,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三是教学目标都采用了“三维目标”。主题演讲为我们分享的“美术学科大中小一体化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其所设计的育人方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并表示美术学科课程思政教育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我们还有很多工作需要探索。
颁奖仪式
在颁奖仪式环节,由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讲师、项目秘书长徐英杰宣读了首届全国美术学科大中小一体化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大奖赛获奖名单。大奖赛特等奖代表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学生姚凌婕发表了获奖感言。上海市教委教研室美术教研员、正高级、特级教师徐韧刚,上海市教委教研室美术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徐敏为获奖代表颁奖了荣誉证书,并与获奖选手合影留念。
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讲师、项目秘书长徐英杰宣读获奖名单
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学生姚凌婕发表获奖感言
获奖师生合影
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徐军,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赵志勇作为大奖赛评委代表进行了精彩的点评。评审专家们认为本次参赛选手以“三种文化”为主题,努力挖掘美术学科所蕴涵的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自信、艺术精神等思政元素,选择多个教学环节自然融入,引发学生思想与情感的感悟,在项目课程教学设计实施过程中注重整体性,并力求知识技能与价值引领相统一。总结了参赛选手们具有三方面的特点。第一,能够结合自己的专业和资源的优势,实现对思政元素的提取和深入的探究,努力挖掘材料本身的价值。第二,文本严谨,主题鲜明,凸显出了美术学科的价值,强调了核心概念的引领,处处能感受到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教学。第三,参赛课程视频比较丰富。同时也向参赛选手提出了诸多的宝贵建议。
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徐军点评
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赵志勇点评
闭幕式
在闭幕式环节,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与终身教育发展部副部长周赛君对本次会议的成果进行了三方面总结。第一,为美术学科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案例。第二,为大中小学建立健全课程思政工作体系,创新了有效模式。第三,为大中小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进行了有益探索。
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与终身教育发展部副部长周赛君作会议总结
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张晓凌在致闭幕辞中对参与本次研讨会的诸位专家表示感谢,向荣获本次大奖赛的各位选手表示了祝贺,认为本次研讨会和大奖赛活动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第一,通过大奖赛和教学研讨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完善“指南”。第二,通过比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让更多美术教师通过“指南”学会从美术课程中提炼育人元素,并设计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第三,通过比赛起到交流、推广、借鉴、指导的作用,并能有效推进美术学科大中小一体化课程思政的建设。
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张晓凌致闭幕辞
本次大奖赛共收到来自全国22所师范院校和华师大教育集团所属学校共121份教学设计,其中包括45位师范生和76位中小学教师。这些教学设计围绕指南设计美术课程,为大中小美术课程思政提供了诸多的融入路径和方法,具有较好的实践指导意义。同时,通过本次大奖赛,也有效的验证了本指南的理论指引和实用价值。
撰稿人:徐英杰
首届全国美术学科大中小一体化课程思政大奖赛
获奖选手名单
首届全国美术学科大中小一体化课程思政大奖赛获奖选手名单.pdf